遊澳注意丨澳洲爆恐怖「食肉菌」疫情 患者皮膚潰瘍壞死專家:1類人士最高危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12/23 12:10

最後更新: 2024/12/23 12:18

分享:

分享:

【澳洲/食肉菌/蚊叮】遊澳注意!澳洲維多利亞州的食肉菌,又名布如里氏潰瘍(Buruli ulcer)病例於近期急升,當地衛生專家警告民眾需採取防護措施。據了解,布如里氏潰瘍主要由蚊蟲傳播,除了會引起皮膚之感染,嚴重者更需截肢。

最新影片:

根據《衛報》報導,近期澳洲維多利亞州位於墨爾本郊區阿斯科特谷(Ascot Vale)爆發多宗相關病例,而且不再局限於沿海地區,截至12月17日當地已通報344宗相關病例。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說法,布如里氏潰瘍的初期症狀,主要集中於皮膚上,感染者皮膚會疼痛腫塊或有傷口,很易被誤以為是普通的蚊蟲叮咬,但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腫塊會逐漸演變為破壞性潰瘍。

因此當地首席衛生官Ben Cowie提醒民眾需採取防範,尤其60歲以上人士更屬於染病高危群組;這種細菌懷疑與負鼠、蚊蟲有關。研究人員曾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負鼠排泄物樣本中檢測到病菌,並確認蚊蟲在疫情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Ben Cowie表示,目前維多利亞州全州的感染病例數仍然很多,而這款食肉正在維多利亞州持續蔓延,且傳播範圍從沿海地區逐漸擴展至其他區域。研究顯示,布如里氏潰瘍的潛伏期可達4週至9個月不等,潰瘍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,但最常見的部位是四肢。Ben Cowie強調,及時治療可大幅減少因感染造成的皮膚損失與組織損傷,而多數患者需服用6至8週的抗生素才能康復;他亦呼籲民眾使用防蚊措施,如驅蚊劑,穿著寬鬆、淺色的衣服遮蓋身體,並避開蚊患高危區域或在叮咬高峰期呆在戶外。

同場加映: 食肉菌感染5大傳播途徑

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食肉菌感染可以由多於1種細菌引致,包括甲型鏈球菌、創傷弧菌、克雷伯桿菌屬、梭菌屬、大腸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。其中甲型鏈球菌為最常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。

受到上述細菌感染的原因,主要是皮膚出現傷口,令細菌有機可乘,例如:

  • 不小心切傷、刮傷、燒傷
  • 處理海產時不慎被刺傷
  • 被昆蟲咬傷
  • 身體損傷或手術傷口
  • 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海鮮,例如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(主要是涉及創傷弧菌引致的食肉菌感染)

同場加映: 9款5星驅蚊劑

同場加映: 7大防蚊措施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相關文章:

旅遊注意|歐洲爆西尼羅河病毒 婦人遭蚊叮咬1周後離世【附8大常見病徵 】

致命蚊患︱美國41歲男染罕見蚊傳病亡 致命率達30%無藥醫 4高風險城鎮實施宵禁

斯基特症候群|IU驚患不治之症被蚊咬皮膚直接壞死 醫生揭1種情形可致命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